首頁 > 最新消息 > 知識分享 > 收音品質決定影片質感

最新消息

收音品質決定影片質感

分享到

聲音,是觀眾最容易忽略、卻最在意的部分

在影音創作的世界裡,許多人一開始會把重點放在畫面構圖、顏色風格、剪輯技巧。但事實上,對觀眾而言,一支影片的「專業感」,往往先從聲音品質被感受到。

因為當畫面模糊時,觀眾可能還會繼續觀看;但當聲音模糊、有雜音或忽大忽小時,他們會立即滑走、不再觀看。

 




1. 為什麼聲音比畫面更敏感?

人類「忍受畫面不完美」的能力遠高於「忍受聲音不清楚」的程度。試想:

  • 一段畫面模糊但聲音清晰的對話,你仍能理解內容
  • 但一段畫面漂亮卻聲音含糊、有回音的影片,你根本不想繼續聽

尤其在社群平台滑動影片時,觀眾無法接受忽大忽小、爆音、背景吵雜等「聽起來不舒服」的內容。

 




2. 常見新手收音錯誤

以下是初學者在拍攝時最常犯的聲音問題:

  • 只用內建收音:手機或相機的內建麥克風收音範圍廣,容易將環境雜音全都收進來,導致人聲不清晰。
  • 沒監聽聲音:拍攝完才發現雜音很大、有風切聲、聲音爆了,但現場完全沒察覺。
  • 忽略空間影響:在空曠房間或廁所拍攝會產生「回音」,聽起來空洞且不舒服。
  • 背景音太多:冷氣聲、車聲、風吹聲或他人說話聲干擾,降低整體專業感。
 



3. 拍攝前的收音檢查流程

提升聲音品質,不完全依賴設備,關鍵是養成檢查聲音狀況的習慣

  • 開錄前先錄一小段測試:確認音量正常、無明顯雜音
  • 在環境安靜時再拍攝(關閉冷氣、暫停背景音)
  • 讓麥克風靠近講話者,避免收進過多空氣聲
  • 拍攝後立即檢查回放,不要等到剪輯階段才發現問題
 



4. 剪輯時也能改善聲音,但非萬靈丹

雖然後期可透過剪輯軟體降噪、調整音量、添加背景音,但品質差的聲音=做再多後期處理也救不回來

你可以做的包括:

  • 調整EQ(均衡器)使人聲更清晰
  • 加入輕柔背景音樂讓聲音不顯空洞
  • 設定音量自動平衡,避免忽大忽小

但請記住,優質聲音必須從拍攝現場就做好,而非依賴後製補救。

 




結語:觀眾可能原諒畫面模糊,但絕不原諒聲音不清晰

一支影片的整體質感,不僅來自畫面光影,更源於畫面與聲音的完整體驗

想提升影片的專業水準,聲音是你最應優先處理的環節。

若你想提升影片整體質感,或需要協助規劃拍攝與聲音配置,歡迎聯繫惟伊影像合作:

  • 品牌影片/人物訪談/自媒體錄製專業規劃
  • 拍攝現場收音支援、剪輯混音一條龍服務
  • 提升品牌專業感,從聲音開始
TOP